作者:吴婧雅 & 邱纪铭
当前中国医保基金收入增速基本维持在13%-20%的区间。
其中,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"两保合一"影响,2017年、2018年医保基金收入、支出均出现异常高的增速,但是截至2018年末,"两保合一"的影响已基本消退。
2018年3月医保局(国家医疗保障局)设立,加速三保合一,成为医疗最大支付方,推进医保控费支付方式改革:
2018年11月,带量采购改变仿制药行业发展逻辑,通过以量换价,省去销售成本,推动价格下降;
2019年7月,卫健委出台通知,要求在《目录》基础上,形成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,控制辅助用药;
2019年10月,医保局试点DRGs,进一步精细医保支出;
2018-2019年,医保局进行三次重大谈判,医保谈判常态化。
随着医药行业带量采购政策落地,药企被动以价换量的趋势下,行业整体利润增速大幅下滑,而因通过"一致性"认定及中标药企数量限制,以及入保药价整体降幅约60%,导致医药行业收入增速并未得到提升;
我们认为,随着2017年医保谈判开始,到第三轮谈判结束,后续医保带量采购将会对虚高药价持续压制,未形成规模效应的仿制药药企将会迅速出清,导致医药行业集中度迅速升高;另一方面,原研生物类药品、血制品及中成药在集采谈判中受创较小,将会刺激药企投入更高研发费用进入该类细分行业;
截至2019年12月6日,医药生物行业涨幅37.07%,在全行业中排名第6,超过沪深300涨幅9个百分点;
从子行业来看,医疗服务估值最高,医药商业估值最低。
中成药受控费冲击,成为医药工业估值最低的板块;
化学制剂受前两年创新药价值重估的拉动,估值有所上调,但带量采购的冲击下,长期仍面临下调压力;
生物制品、医疗服务高估值由高成长推动;
医疗器械继前两年超跌后,今年反弹,目前估值处于历史中位区间。
截至2019年12月6日,医药板块整体涨幅 37.07%;
但从各细分板块来看,分化已经逐渐明显,其中医疗服务板块因不受医保集采影响、低研发投入、业绩确定性较强,更受资本市场青睐(2019年行业涨幅 70.81%);传统中药行业受制于上游供应链复杂,整体业绩增速明显放缓,涨幅仅为 2.35%。
生物制品:生长激素以及血制品景气度高,相关产品基本都不在医保范围内,属政策免疫标的;
医疗器械:利润有所下滑,但整体依然保持较快增长态势;
医疗服务:利润端增速放缓主要是因为信邦制药等权重股影响,而爱尔眼科等企业仍然保持着很好的增速。
数据来源: WIND, 国盛证券